查看原文
其他

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视觉残留——《咒》

妙介子 妙看影视 2022-11-12

点击蓝字

关注妙妙

 


评 分


6.6分


 

今天聊聊中国台湾电影《咒》。

片名Incantation (2022)。



两天前,7月8日,中国台湾恐怖片《咒》上线Netflix,这距离它在台湾发布大约相隔了四个月。 

预告片见今天另一篇推送

 

国内观众对这部电影也是期待已久。去年就有好事者命名了2021年度亚洲四大恐怖片,分别是《南巫》《灵媒》《哭悲》《咒》,然后一群跟风者再推波助澜了一把。本来关注恐怖片的观众并不多,加上近年来质量上乘的恐怖片更是屈指可数,现在横空出世的“年度四大”经过大肆营销发酵,着实吊足了观众胃口。

其实这个所谓四大本身就是无稽之谈,里面《南巫》是2020年的,《咒》是2022年的。尽管这个噱头存在漏洞,但忽悠普通人还是足够了。



先给想看本片、还没有看过本片的观众提一个预警: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影片中的咒语、手势、符咒上。

《咒》中会用各种方式让你去念咒语、做手势,不管影片中说的多么情深意切,一律不要听、不要念、不要做。

想看的观众在观影前要做好心理防范,免得着了导演的道儿。

我在本文中也不会放任何有关咒语、手势、符咒图片,大家可以放心阅读。



如果给所谓四大恐怖片排序的话,那么《灵媒》>《南巫》>《咒》>《哭悲》。

同样是伪纪录片的拍摄方式,《灵媒》显然精良许多,观众也可以沉浸式观影不担心被导演算计。《男巫》能够让观众了解民俗文化,看起来也很有文艺范儿。《哭悲》走的是B级片路线,放在恐怖片环境下天然失了分。

《咒》作为恐怖片恐怖效果尚可,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很不舒服。



本片采用伪纪录片的拍摄方式。伪纪录片式的恐怖片佳作很多,从创始者《女巫布莱尔》开始,《科洛弗档案》《解除好友》《死亡录像》《鬼影实录》等不乏佳作,近年来又以《中邪》《昆池岩》为佼佼者。

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采用伪纪录片的形式是一个大幅增强恐怖气氛的方法。

观众的视角可以被限制在导演想要呈现的有限范围内,大大减少叙事难度,也扩大了观众的未知范围。



一般来说,恐怖片都会让观众感到阵阵寒意,这种寒意要么来自对超自然现象的无力感,要么来自恶毒人性的伤害。

本片恐怖之处并不在于让观众感受到惊吓恐惧,而是让观众感到不安。

《咒》中的故事并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很老套的故事。而表现出的结果却是让观众心生寒意。

这种寒意一方面来自故事主人公的自私,另一方面来自导演的居心叵测。



据称《咒》取材于2005年中国台湾高雄一家六口“中邪”的真实事件。简单来说就是一家人有了病不就医,而是迷恋请神,最终都折腾而死。简而言之就是,一家六口认为自己被神灵附体,都表现出可怕的精神病症状,转向自残和其他奇怪的行为,他们数天不吃东西,互相殴打,用香烧焦皮肤,吃粪便等。

而电影制作人从未透露与该事件有关的细节,尽管《咒》被广泛宣传为“基于真实故事”,实际上该事件没有可靠的消息来源。

本片剧情围绕一个古老的诅咒展开,六年前女主角李若男和她的同伴深入偏僻山村冒险,调查当地民俗,结果惹来诅咒。

当年参与冒险的人非死即伤,身边人也是屡遭不测,后代同样不能幸免。

李若男重新收养了亲生女儿朵朵,为了解开自己女儿身上的诅咒,邀请观众一起帮忙分担诅咒……



能追这部《咒》的观众都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影迷,相信大家看过之后的感觉,是感到被冒犯,而不是被吓到。

为了给予恐怖片足够的尊重,我特地在0点后夜深人静的时候开始观看。观影仪式感到了,但看完后却有种被骗的感觉。

既然影片是一部恐怖片,那么你可以吓唬我,但不能骗我。

就像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所说,“年轻人不讲武德,来骗!偷袭我!”电影一开始就在给观众下套,并没有给大家一个可以反应的时机,就有点一锤子买卖的味道了。



《咒》影片本身并没有什么新奇技巧,片中出现的片段都是在各类恐怖伪纪录片中经常使用并被确认行之有效的公式。本片最大的创新点和被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强行将观众拉入故事,一同体验诅咒。

导演安排李若男直接面对摄像机说话,让观众直接参与这场大型在线诅咒活动。

表面看起来,这样处理能够增强影片说服力,似乎观众能够亲身参与这场冒险。但仔细一想,又会让人心里很不舒服,一旦观众较了真,那只会更加不安,落入导演设好的圈套。



《咒》的预告片和电影开篇就给电影定了性,本片强调的是唯心论,核心是你相信什么、世界就是什么,意思是这个世界建立在人的意识基础上。

然后用摩天轮和地铁两个视觉残留例子给自己做佐证。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也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而《咒》一开始就偷换了一手概念,把主观客观因果倒置,为后续情节发展做好设定。



导演柯孟融在视觉残留效应方面是一把好手,除了开头的两个例子,在影片过程中还大量运用视觉残留效应。

比如长时间连续播放符咒图片,黑底白字正中间连续闪动单个汉字,迫使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屏幕正中间。随后影片立刻毫无征兆地切换至全白,观众眼中会立马浮现原来屏幕正中间的符咒。

这时候观众已经不是在看恐怖片了,而是在玩导演设计好的心理游戏。不清楚视觉残留效应的话,说不定真的有人以为自己被下了咒。



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就亲身经历过类似分摊诅咒的“晦气”事。

那时候学校里突然流传出一种说法,说大家家里信箱会收到一封没有抬头也没有落款的信件。信件里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大概意思就是,收到信件的人要在几天时间内手动抄写10遍这封信,然后发给10个不同的人,如果不照办就会受到诅咒,家里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不幸云云。

我也在我家的信箱里发现了类似信件,上面是小学生字体,歪歪扭扭写的就是这些散播诅咒的内容。当时我并没有当回事,转头就把信扔了,继续玩八位机……

我小时候没学过哲学,但至少知道罚抄10遍肯定不如游戏机好玩。



大家不要因为李若男是女主角,或者身为母亲,就觉得她是好人,或者做的是正确的。李若男从头到尾的目的就是拉更多人下水。

如果有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骗到了,到影片最后一刻肯定会觉得比吃了苍蝇还难受。


水晶石洞不比教母好看么?

李若男费尽心思,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分担诅咒。

她先不断强调教母不能看,给观众强化心理暗示,随后就把困住教母的各种指路童子和镜子都毁了,还煞有其事地把自己眼睛蒙上,紧接着就开始作妖,其目的就是把教母放出来害人。

李若男的这种论调在盛行迷信和诈骗的地方应该很有市场。但如果放到语言不通的国外,别人看不懂其中的文字,只会当做猎奇;如果放到国内,大家信奉实用主义,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既然这个所谓的神明不能保佑我,那我还信祂个鬼。



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视觉残留,

完美避开唯物主义和实用主义。


往期推荐

对准泰国民间传说的伪纪录片——《灵媒

充满文艺气息的民俗传说——《南

捧得越高摔得越狠——《哭悲

恐怖片顶流出品——《致命感应》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好胖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